COVID-19如何影響亞太區就業前景
27 Apr 2020【HumanResourcesOnline.net】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無疑對全球經濟造成打擊,世界各地的就業環境岌岌可危。
評級機構標普全球(S&P Global)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社交距離措施對服務業造成打擊,而服務業是創造就業的最大動力之一,因此預計亞太區的失業率將是平均衰退水平的兩倍。
標普全球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Shaun Roache表示:「就業是當前經濟危機的核心,服務業是整個亞太地區就業創造引擎的核心,而防止疫情擴散的措施正打擊服務業。全球近乎每一個經濟體都要面對的不幸現實是,工作很容易流失,但要恢復便很難。」
據該報告表示,服務業多年來已成為亞太區的最主要僱主,大多數現有職位都是來自服務業。
在失業情況方面,該報告指出疫情爆發對經濟增長造成的打擊,可能會對日本、澳洲、韓國、紐西蘭和泰國等特定經濟體的失業率所造成的影響。
例如在泰國,失業率幾乎沒有變化,這可能歸因於基礎數據的問題;而該報告預測日本和韓國的失業率將分別上升約2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以上。
此外,該報告透露工作可能很容易流失,但要恢復便很難,部分原因在於成本問題,即使經濟復甦亦難以有幫助。
此外,這個情況亦可能對招聘造成影響,因為在這段期間能夠保住其工作的僱員已具備從事這項工作的知識和技能,因此能夠爭取更高的薪金,並且減低以較高薪金聘請額外員工對僱主的吸引力。
另外,員工或可保住其工作,但有些人的確可能要面臨削減工時,從而導致薪金減少。據該報告表示,兼職和臨時工作增加,可能意味著相比以往週期工時變化較大和工作減少。
根據9個亞太區經濟體所提供的數據,兼職工作現時佔總就業約25%,而澳洲、日本和印尼的比例最高,約為32%。
政策可能有助遏制失業率上升,但僅能維持短期成效
為鼓勵僱主保留員工,並維持向員工發放接近正常水平的薪金,各國決策者正採取各自的策略方針。
據該報告表示,例如新加坡、香港、澳洲和紐西蘭已採取最直接的方法,在特定時期內直接向僱主提供一定金額的薪金補貼。
但這些措施被視為是短期解決方案,預計這些政策初步實施六個月後,鼓勵因素便會減弱,原因如下。
首先,這些措施大大加重政府的財政開支。其次,企業一般仍要面對現金流負擔。該報告補充表示,對政府和企業而言,成本效益協調效應將隨時間而惡化。
前景如何?
該報告表示,整體而言,與以往的衰退相比,新型冠狀病毒將「對失業率造成異常巨大的上行壓力,並對工時造成下行壓力。」
在缺乏大規模具針對性的工資補貼計劃情況下,該報告預測整個亞太區的失業率將上升超過3個百分點,遠遠超過一般衰退水平。增長水平越高,復元的時間越長,這也取決於社交距離的限制。
最後,該報告預計失業將打擊家庭的償債能力,鼓勵家庭增加儲蓄和減少消費。澳洲、韓國、馬來西亞和泰國面臨的風險最大。